零食行業全面進入由效率和性價比主導的新階段。
作者 / 十里
ID/lingshouke
1
賣身疑云
一紙停牌公告,將良品鋪子推向了 " 易主 " 的命運關口。
事實上,這一變局并非突如其來,而是在業績下滑、戰略搖擺以及創始人逐步淡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早已埋下伏筆。
7 月 10 日晚,良品鋪子發布了一則 " 控制權可能發生變更 " 的公告,震動了整個消費品市場??毓晒蓶|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稱:寧波漢意)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股票自 7 月 11 日(星期五)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 2 個交易日。
四天后,良品鋪子再次發布公告稱,將于 2025 年 7 月 15 日(星期二)開市起繼續停牌,預計繼續停牌時間不超過 3 個交易日。
一位長期關注零售行業的分析師對《靈獸》表示,良品鋪子 " 賣身 " 的序幕,其實早已悄然拉開。
故事的轉折點,始于人事變動。創始人楊紅春掌舵多年后,近兩年間,良品鋪子的董事長職位竟兩度易主。
2023 年 11 月,楊紅春將重任交予另一位創始人楊銀芬。上任伊始,楊銀芬就在內部信中坦言:" 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活得困難,更是能否活下去的問題。" 伴隨這份直白的反思,公司啟動了成立 17 年來最大規模的降價行動,試圖自救。
然而,這場大刀闊斧的改革并未帶來預期的轉機。今年 3 月,楊銀芬以 " 個人原因 " 辭任董事長,高管程虹接棒。僅一個月后,楊紅春又重回一線,擔任總經理。這一系列頻繁的人事變動,如今回望,無疑為更深層次的變革埋下了伏筆。
"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控制權的變更都是重大事件,尤其是像良品鋪子這樣在行業內具有標桿意義的公司。" 上述關注零售行業的分析師表示,新控股方的進入,往往意味著戰略方向和資源配置的全面調整,進而影響品牌定位、市場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路徑。
反觀良品鋪子最高層的持續動蕩,外界讀到的信息,與其說是變革,不如說是掙扎與迷失。
重要股東的相繼撤退,無疑為公司經營困境畫下了冰冷注腳。與此同時,控股股東寧波漢意也在持續減持。2023 年 5-7 月,寧波漢意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 1.92% 股份,去年 6 月再次減持 58.43 萬股,套現約 736 萬元。今年 6 月,今日資本實際控制的達永公司完成上市以來的第 15 次減持,持股比例由最初的 30.3% 降至 18.16%。
當外部 " 聰明錢 " 紛紛撤離,內部管理層又面臨資金鏈壓力時,出售控制權便不再只是一個 " 選項 ",而成為不得不直面的現實出路。
2
業績繼續下滑
7 月 14 日盤后,良品鋪子發布了 2025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經營狀況依然未見起色。
根據公告,良品鋪子預計 2025 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05 億元至 -0.75 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 -1.3 億元至 -1.0 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尚實現歸屬凈利潤 2389.06 萬元,扣非凈利潤 746.33 萬元。
回顧近年來的財務表現,可以看出良品鋪子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2020 年歸屬凈利潤僅微增 0.95%;2021 年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降 18.06%;2022 年雖有短暫緩和,但 2023 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挫 46.26%,2024 年更是出現 " 斷崖式 " 下跌,同比下降高達 125.57%,年度凈利潤也由盈轉虧,虧損達到 4610.45 萬元。
" 良品鋪子的業績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上述行業分析師向《靈獸》表示。
公告顯示,良品鋪子將業績下滑歸結為三方面原因:首先,2025 年公司持續對產品進行優化和調整,部分產品售價下調及產品結構的調整直接影響了毛利率水平;其次,自 2024 年以來,公司不斷優化門店結構,主動淘汰低效門店,門店數量減少導致銷售規模同比下降;此外,線上渠道流量費用上升,也進一步拉低了上半年銷售規模和凈利潤。
除主營業務外,公司報告期內的利息收入和理財收益同比減少約 1100 萬元,收到的政府補助也下降約 1900 萬元,對整體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良品鋪子的毛利率自 2019 年高點的 31.87% 一路下滑,至 2024 年末已降至 26.14%,2025 年一季度末更進一步下探至 24.64%。
" 門店優化和流量費用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挑戰在于公司策略的調整。" 上述分析師指出。
作為零食行業,良品鋪子本就處于利潤微薄的賽道。面對量販零食品牌的蠶食,嘗試以大規模降價來應對市場壓力。自創始人之一楊銀芬上任后,良品鋪子啟動了覆蓋近 300 款產品的降價活動,部分產品最高降幅達 45%。2024 年年報顯示,全年累計有 500 余款產品價格下調。
在 2024 年年報中,公司也坦言,虧損的主要原因正是降價。為堅持 " 降價不降質 " 的方針,良品鋪子不僅調整部分產品售價,還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并嘗試新品類,這一系列動作直接拉低了毛利率。
3
誰會接盤?
良品鋪子并未在公告中透露未來 " 新主人 " 的身份,但 " 控制權變更 " 的字眼,指明了一個方向:創始人團隊,可能準備 " 放手 " 了。
目前,良品鋪子大股東寧波漢意持股比例約為 35%,二股東達永公司持股約 18%。寧波漢意共有五名合伙人,兩位創始人楊紅春持股 57.6%,另一創始人楊銀芬持股 21.7%。良品鋪子的實際控制人是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其中潘繼紅為楊紅春妻子的妹妹。
" 在資本市場,‘控制權變更’通常指向控股股東的大比例股權出讓,由新的股東接手主導權。" 上述分析師向《靈獸》表示," 結合公告的嚴肅性和公司當前的處境,創始人退出的可能性也存在。"
從內部看,管理層主導的自救路徑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去年,楊銀芬推動的降價改革未能扭轉局面,隨后其本人選擇離場。今年,創始人楊紅春重返一線,但公司一季度的虧損仍在擴大。當內部的改革動力逐漸消耗,向外尋求解決方案,便成了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
外部環境同樣不容樂觀。業績的持續下滑、市值的巨幅縮水,以及控股股東高比例的股權質押,共同構成了嚴峻的財務壓力。在股價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出售股權不僅是緩解資金緊張的直接手段,也是在資產價值進一步縮水前,進行變現的務實之舉。
當然,還有另一種猜測:良品鋪子引入戰略投資者,創始人讓渡部分控制權,以換取外部資源,共同推動公司轉型。
而在這種設想中,有傳聞中糧或者伊利等食品巨頭可能 " 接盤 "。他們擁有雄厚的資金和龐大的渠道網絡,而良品鋪子的品牌資產正好可以補強其在零食領域的短板,協同效應明顯。除此之外,坊間還有傳聞是武漢國資委。
" 產業資本的進入,可能會將良品鋪子納入其更大的業務版圖,著眼于長期的平臺化發展。如果是財務投資者主導,其策略可能會更聚焦于短期財務指標的改善,例如收縮產品線、強化折扣,以快速提升利潤。" 有分析師點評。
有趣的事,良品鋪子與趙一鳴之間曾有過短暫的投資與后續的訴訟糾紛。如果這些新興渠道力量最終完成收購,無疑將引發行業格局的深刻變化。這不僅意味著 " 渠道 " 與 " 品牌 " 的結合,也是一次通過并購來消除競爭的戰略。
當然,上述這些更多的是猜想,而并無實質性的依據。但無論最終的新東家是誰,這場 " 控制權變更 " 對良品鋪子而言,既是其深陷困境的結果,也可能成為其尋求轉機的開始。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依靠品牌溢價和渠道擴張就能高枕無憂的零食 " 黃金時代 " 已經結束。零食行業全面進入由效率和性價比主導的新階段。(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靈獸傳媒旗下公眾平臺
專注零售 聚焦消費
關注連鎖 / 零售 / 電商 / 消費
創業創投 / 資本對接領域
聚焦全球商業創新
精準覆蓋中國商業精英人群
入駐頭條 / 搜狐 / 企鵝 / 大魚 / 一點 / 網易 / 百家 / 雪球等平臺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資訊請訪問靈獸網 www.lingshouke.cn
喜歡文章點擊" 在看、點贊、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