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的 " 調改 ",是一場剔骨療傷式的零售修行,更是決定生死的自救。
作者 / 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1
不出所料,永輝超市(601933.SH)又交出了一份預虧的半年報。
2025 年 7 月 14 日,永輝超市發布《2025 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 2.4 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更是高達 8.3 億元。
永輝超市將虧損歸結為門店調改、關店支出以及供應商、商品汰換等多重原因。
曾經的中國 " 生鮮超市之王 ",如今正深陷業績連年下滑的泥沼。
2021 年 -2024 年,永輝超市連續虧損四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39.44 億元、-27.63 億元、-13.29 億元和 -14.65 億元,四年共計虧損超 95 億元。
面對多年虧損、接連閉店、賬面現金大幅下降,永輝超市不得不 " 調改自救 " ——學習胖東來模式、引入名創優品資本、砍掉 2300 家供應商、推行 " 裸價直采 " ……
永輝超市正走在一條不得不變、不改就死的下坡路上,但其能否絕地求生,仍是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永輝超市的 " 胖改 " 之路,已進入最艱難、最關鍵的深水區。
永輝超市所面臨的困境,既是零售行業大潮退去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家傳統商超在互聯網、電商、倉儲會員制等多重沖擊下,被迫自我革命、斷臂求生的縮影。
但這場革命遠非簡單的 " 改裝升級 " 那么輕松,甚至不只是刀刃向外的 " 調改 ",更是一次刀刃向內、剔骨療傷般的痛苦過程。
永輝的頹勢并非突然爆發,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但更深層次原因,則是傳統大賣場模式的失靈。
過去十年,永輝一直被視為零售行業的 " 標桿 ",憑借 " 生鮮 + 大賣場 " 模式迅速擴張,打下龐大的門店網絡和供應鏈基礎。
然而,隨著線上電商、即時零售、倉儲會員店的崛起,傳統超市的低價優勢和客流集聚能力逐步喪失。
從大傳統賣場業態本身而言,內部購物體驗差、商品同質化嚴重,外部更有電商沖擊、消費習慣變化、高租金高人力成本,讓永輝這樣的傳統商超舉步維艱,年輕消費者不斷流失。
期間,包括盒馬、山姆、奧樂齊等競爭對手對永輝超市不斷擠壓,搶占了中高端市場,加之社區團購、即時零售(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更是分食了日常消費。
永輝超市的市場不斷被壓縮,不得不關店止損。最新統計顯示,2025 年一季度門店總數減少了 273 家,僅剩 618 家,短短幾年時間內縮水超過一半。
除了營收和坪效持續下行,永輝的 " 收租模式 " 也開始徹底崩潰。曾經,向供應商收取的進場費、條碼費、促銷費,是商超利潤的 " 定海神針 ",比如 2023 年,永輝來自供應商的服務性收入達 49.3 億元,毛利率高達 94.7%,遠超商品零售的 16.3%。但這種靠 " 出租貨架 " 賺快錢的方式,讓永輝失去了對商品品質的控制權,越來越脫離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這樣最終會導致顧客信任度下降,客流加速流失。
供應鏈陳舊、商品吸引力衰退、坪效不斷下滑、現金儲備告急,最終把永輝逼到了 " 調改 " 的懸崖邊。
2
2024 年 5 月,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親赴許昌,邀請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指導調改。隨后,永輝鄭州信萬廣場店成為首個 " 胖改店 ",調改后首日銷售額暴增近 14 倍,客流增長 5.3 倍。
彼時,調改的核心措施包括商品優化:下架 80% 舊商品,引入胖東來自有品牌(如 DL 果汁、烘焙品),商品結構對標胖東來 90%;服務升級:降低貨架高度(1.6 米)、拓寬過道、增加便民服務(免費冰袋、放大鏡等);員工激勵:調改店員工薪資平均漲 20%,部分門店漲 80%,推行利潤分紅。
也有分析認為," 胖改店 " 過度依賴胖東來引流,消費者多為 DL 商品而來,永輝自營品牌(如 " 永輝優選 ")尚未形成競爭力。
但無論怎樣,從 " 胖改 " 首店來看,效果不錯。 8 月,永輝超市公布了首批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門店計劃,覆蓋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沈陽等 11 個核心城市。
而名創優品的入主,則讓這個進程加速,永輝超市也掀起了 " 胖改 " 巨浪。
2024 年 9 月,名創優品以 62.7 億元成為永輝第一大股東。隨之而來的是永輝超市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徹底的一次變革。
2025 年 3 月,葉國富正式擔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并代行 CEO 職責。新上任的第一天,他就提出 "433 戰略規劃 ":" 四化 " 即國際化、現代化、職業化、專業化;" 三力 " 為學習力、執行力、創造力;" 三變 " 是組織、運營、供應鏈三大變革。
葉國富一再強調:" 中國零售業的未來只有兩個方向:低價零售和特色零售。" 在他看來,胖東來就是中國唯一被驗證成功的特色零售模式。
2025 年上半年,全國調改店數已達 124 家,預計年底將突破 200 家,2026 年春節前達到 300 家。
調改的 " 第一把火 " 燒向供應鏈。
葉國富提出 " 裸價直采 ",砍掉中間商,減少層層加價,將采購成本降低 15% 以上。同時,逐步淘汰不達標供應商,將原有 2300 家供應商砍至 800 家核心戰略伙伴,并計劃在 3 — 5 年內讓自有品牌銷售額占比提升至 40%。
在商品端,調改店普遍下架 70% 商品,導入大批胖東來自營 DL 系列爆款。信萬廣場店在開業當天銷售額達到 188 萬元,是改造前日均的 13.9 倍,客流 1.3 萬人,翻了 5 倍;通州萬達店開業首周銷售額突破 700 萬元,創下北京地區調改店新高。
一位在鄭州信萬廣場店反復光顧的顧客李女士坦言:" 現在感覺就像走進一個大餐廳,每次都有新鮮感,而且熟食真的比以前更香了。"
店員張先生也感受到變化," 工資是漲了,鄭州店里漲了 80%,但扣分罰款也多了,培訓更頻繁,有時候還要晚上加班寫總結報告。"
這場調改從表面上看熱鬧非凡,但熱潮背后,仍然有不少暗涌。
3
調改的隱憂與難解的平衡
首先,爆改帶來的短期客流激增依賴于胖東來的流量產品,而永輝自身的自有品牌和選品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胖東來 DL 系列商品在供貨上本就有限且嚴格限購,多位供應鏈人士透露," 胖東來優先保障自家門店,永輝只是有限供應,而且隨時會被收回。"
其次,門店調改的投入極為高昂。據業內測算,每家調改門店平均投入約 800 萬元。即便后期有所控制,但如果按照預計在 2026 年春節前調改 300 家門店(2025 年上半年,全國調改店數已達 124 家),這仍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與此同時,閉店仍在繼續。
2025 年第一季度,永輝關閉 273 家門店;在東北市場,僅黑龍江和吉林地區就一次性關閉 12 家門店,被區域零售商比優特接盤。這種 " 大換血 " 式的調改和閉店,雖然能迅速減輕虧損門店拖累,但也進一步侵蝕現金儲備和供應鏈穩定性。
再看員工層面,調改確實提升了平均薪資,部分門店工資漲幅超過 20%,鄭州信萬廣場店更高達 80%,但同時引入了更嚴苛的績效考核與扣分制度。
此外,短期熱潮過后," 客流退燒 " 趨勢也逐漸現象。在北京喜隆多店,開業首日排隊繞商場一圈,但幾個月后,平日客流趨于平靜。類似情況也在鄭州信萬廣場店、北京通州萬達店上演。
對永輝超市而言,若不能建立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就只能在價格戰中一路下行。
從某種程度上說,調改也是一場對 " 以供應商為中心 " 舊體系的徹底告別。
永輝長期依賴供應商費用,導致商品結構臃腫、缺乏價格話語權,坪效持續惡化,消費者黏性降低。也許,在調改之后,永輝超市才能逐漸把選品和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對永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機遇也真實存在。
永輝的品牌認知度、廣泛的網點覆蓋、部分區域強大的生鮮基礎,仍是其 " 翻身 " 的底氣所在。
換個角度看,僅 " 學胖東來 " 并不能讓永輝超市 " 翻身 ",而是需要對永輝整個組織文化、供應鏈系統、品牌力三位一體的徹底變革,只有熬過這個 " 剔骨療傷 " 的階段,永輝超市才能迎來真正的重生。
未來,永輝要面對的,不僅是消費者的挑剔,還有供應鏈的重塑、資本市場的冷眼,乃至自身組織文化的全面重構。(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靈獸傳媒旗下公眾平臺
專注零售 聚焦消費
關注連鎖 / 零售 / 電商 / 消費
創業創投 / 資本對接領域
聚焦全球商業創新
精準覆蓋中國商業精英人群
入駐頭條 / 搜狐 / 企鵝 / 大魚 / 一點 / 網易 / 百家 / 雪球等平臺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資訊請訪問靈獸網 www.lingshouke.cn
喜歡文章點擊" 在看、點贊、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