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丨劉天鳴
2025 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可能是中國汽車集團中活得最難得那一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價格戰,銷量止不住地下滑,凈利潤由盈轉虧。
據廣汽集團 7 月 11 日發布的 2025 年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在虧損 18.2 億元至虧損 26 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虧損。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在虧損 21.2 億元至 32 億元之間,相較去年同期虧損進一步擴大。
根據半年業績推算,廣汽集團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在虧損 10.88 億元至虧損 18.68 億元之間,扣非凈利潤在虧損 12.27 億元至虧損 23.07 億元之間,兩項凈利潤指標環比同比均呈現出擴大趨勢。
廣汽集團將上半年利潤虧損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一是報告期內推出的幾款重點新能源車型,銷量仍處于爬坡期,未達計劃目標,多個主力車型受價格戰影響,收益下滑;二是既有銷售體系與新能源轉型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銷售渠道以原有 4S 店為主導,直營、代理、互聯網等新渠道建設落后于同行業,營銷體系效能提升較慢;三是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改革落地顯效尚需時間,報告期內公司新產品開發效率提升和各領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續推進;四是海外銷售基礎薄弱,在渠道建設、產品管理、經營協調方面仍有待提升。
廣汽豐田是集團內唯一實現銷量增長的品牌,上半年累計銷量為 34.47 萬輛,同比增幅僅為 2.58%。廣汽豐田的銷量增長對于集團銷量與利潤的帶動作用杯水車薪。
銷量下滑背后,是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缺乏爆款車型,被寄予厚望的傳祺向往 S7、昊鉑 HL、埃安 UT 等重點新能源車型,沒能在各自細分市場一炮而紅,銷量爬坡相對緩慢。
而在持續火熱的小型車市場,埃安 UT 雖有著小型車價格緊湊型車空間的競爭硬實力,但在比亞迪海鷗與吉利海豚的圍追堵截下,銷量爬坡較為緩慢,6 月銷量為 5346 輛,與單月 1.5 萬輛的盈利平衡點相差較遠。
無論是業績指標還是銷量數據,廣汽集團正處于下行承壓的陣痛期內,打贏翻身仗需要刮骨療傷的決心。
針對自主品牌的 " 番禺行動 ",是廣汽集團破局重生的關鍵。集團總部從珠江新城 CBD 搬遷到番禺汽車城,讓產品決策更加迅速,自主品牌管理模式由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將大幅提升效率。全面引入 DSTE(開發戰略到執行)、IPD(集成產品開發)、IPMS(集成產品營銷與銷售)流程體系,將確保產品從研發到服務圍著用戶需求轉。
從組織架構調整到流程體系變革,從產品規劃到渠道拓展,從聚焦價值到用戶運營體系重構,處于陣痛期的廣汽集團主動革新。然而,廣汽集團要想在新一輪變革中把握住新機遇,還要解決產品叫好不叫座、品牌年輕化、海外市場拓展等諸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