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廣汽集團發布了 2025 年上半年財務情況的預告,預計虧損 18.2 億到 26 億元。從國內最會賺錢的車企到如今虧損不斷擴大的局面,廣汽集團被釘在各大平臺的熱搜榜上被黑子們無情地嘲諷。
為什么會出現虧損?廣汽在預告中給出了四個原因,其中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公司于報告期內推出的幾款重點新能源車型,銷量仍處于爬坡期,未達計劃目標,多個主力車型受價格戰影響,收益下滑。
進入到 Q2,廣汽集團的幾款重磅車型已經全部上市,包括埃安 UT、RT,傳祺的向往 S7 和向往 M8,昊鉑 HL,還有廣汽豐田的鉑智 3X...... 按理說,這正是廣汽反擊的時機,卻未料友商們在此關鍵時刻發起了今年以來最猛烈的價格戰。
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廣汽集團三大自主品牌在售的車型平均優惠幅度不到 1 萬元,且優惠多集中在老款車型,新車型除上市時的權益外,基本無優惠。這種終端態度,在車圈實屬一股清流。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強硬的價格體系,所以今年二季度,廣汽集團的銷量僅 38.42 萬輛,跌幅回到兩位數,環比增加了 3 個百分點。雖跌幅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但它抑制了廣汽回暖的勢頭,再加上上半年持續擴大的虧損,以及廣菲克重組失敗,廣汽 debuff 加滿,引來了眾多落井下石。
做企業會有三個階段,前兩個都非常容易理解,分別是創業和上軌道,也就是從 0 到 1,然后從 1 到無窮。但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一直順風順水走下去的,所以許多偉大的企業都會出現第三種情況,就是 " 救業 "。就如 2019 年的比亞迪,還有 1985-1997 年的蘋果公司。
所以你也看到,廣汽集團在去年年末開始了為期三年的 " 番禺行動 "。
雖說萬事開頭難,但逆風翻盤更難。一是要調整內部士氣,重拾信心;二是,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有慣性的,從順風到逆風,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的,要逆風翻盤也需要克服慣性,而且阻力還更大,首先就要學會在唱衰聲前行。
這大概也是古人所說的:" 磨刀不誤砍柴工。"
過去這半年,廣汽更多還是在 " 磨刀 " 的過程中,內部的組織架構可以說是煥然一新,讓溝通更加順暢之余,效率也更高,成本也更低。所以,這場逆風局,遠沒到打完的地步,甚至才剛剛開始。
預告發布前一天,集團董事長馮興亞也在 2025 中國汽車論壇上宣布廣汽集團全面進入 " 戰時狀態 ",要打響三場戰役—— " 用戶需求戰、產品價值戰、服務體驗戰 "。
其實并不復雜,就三個字符——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馮興亞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道出了 IPD 的重要性:" 番禺行動 " 目前為止做了四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 IPD,甚至可以說其它三件事都是為 IPD 服務的。
按照馮興亞的說法,過去車輛的產品力上限是由工程師的能力上限決定的—— " 我有多大的本事,就造出什么車 "。但導入 IPD 之后,車輛的產品力上限是由市場和用戶需求決定的,如果工程師的能力與之不匹配,要么提升,要么滾蛋,讓有能者替之。
目前國內最成功的 IPD 就是華為模式,由任正非在 1998 年花巨資引進的。后來,很多企業——也包括很多車企——都開始學習華為。如果是像理想汽車這種剛起步就用 IPD 的組織架構還好,但像廣汽這種 " 正在掉頭的大船 " 就很難學。
因為他需要打通所有部門溝通的橋梁,讓大家毫無障礙地共同研發新產品。要知道,在 IPD 之前,廣汽集團光是廣汽研究院內部就有十幾二十個平行、獨立的部門,很容易出現有勁使不上的情況。
為了配合導入 IPD 流程,廣汽還成立了一個變革與流程管理辦公室,也開了好幾輪的誓師大會。這才有了廣汽現在的 " 三院一部 " 的產品研發體系——整車開發院、平臺技術院和造型設計院,加上產品本部。
" 磨刀 " 的同時,廣汽也沒有停止 " 揮刀 " 進攻。
在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的當下,廣汽集團在研發上卻沒有吝嗇半點——今年一季度,廣汽的研發投入是 3.77 億元,同比增長了 0.45%,雖然增幅不大,但對比下滑了 160% 的利潤和跌了 7.95% 的營收,似乎也能看到廣汽在產品研發上的豪氣。
例如埃安的 UT,一款小型車,能在價格與競品相當,甚至更低的情況下,搭載功率 100kW,扭矩 320Nm 的電驅系統,配合全系標配的 215mm 的寬胎,讓小車也有絕佳的行駛質感,讓小車廉價但不廉質。
例如傳祺向往 S7,一款起售價不到 17 萬,頂配也不過 22.38 萬的中大型插混 SUV,打破當下插混 SUV 的審美風格,以 " 高大 " 形象示人,配合可增程也可混聯的混動系統,給用戶足夠舒心與安心的用車體驗。
從昊鉑 HL 身上,你還能看到廣汽走在行業前面的領先技術。
例如它的智慧底盤能結合激光雷達的預瞄,精準把握前方路面的情況,然后主動調整懸掛的阻尼和高低,配上能主動修正車身姿態的鷹爪系統 ASTC,讓昊鉑 HL 從容面對各種復雜的路口。從智駕到底盤再到動力系統,如此高程度的整車智能,在業內絕對是翹楚。
后來,比亞迪的輝煌成就已為眾人所共見,而廣汽的 " 逆襲之戰 " 尚需時日,以當下如今慘烈的市場環境,或許也不那么容易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廣汽已經做好了準備,在機遇來臨之前,低調發育不成問題。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