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提問前肯定是做足功課了," 先有車后補標 " 擱一般人理解,那不就跟 " 先上車后買票 " 一樣嗎?透著點不靠譜!
但是余總這尷尬多少有點演的成分,至少是戰略性尷尬!您聽他后邊是怎么說的:" 我們本來是想用一個車標、一個品牌…… "
一個車標、一個鴻蒙智行和一個界,這藍圖,聽著就夠嚇人的!還沒明白嗎?余承東和他背后的華為鴻蒙智行,當初憋著個大一統的夢想!
甭管你是老牌車企,還是新勢力,只要進了鴻蒙智行的門,也甭管你造的是啥車,腦門上通通只頂一個金光閃閃的 " 鴻蒙智行 " 大 LOGO。各家車廠呢,就在這個大 LOGO 底下,各顯神通,分工協作,共同組成一個汽車生態超級艦隊。
這想法夠不夠狂?夠不夠顛覆?
然而余總話鋒一轉,透著點委屈和不得不服的勁:" 國家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的政策不允許我們這樣做…… "
華為揣著個一統汽車圈的夢想,結果剛點火,就讓國家產業政策給堵上了。政策有規定啊,白紙黑字寫著呢,你想怎么玩?想用一個品牌、一個主體,整合這么多家不同背景的車廠?不行!得按規矩來,得分品牌、分主體運營,這叫規范市場,保護各方利益。
余總心說:一個界你不讓我搞?行!那我直接搞五個——智界、問界、尚界、享界、尊界。個個名字響亮,定位清晰。
先把車造出來,把鴻蒙智行的技術、生態、用戶體驗這硬核內功練扎實了。讓市場先認準了鴻蒙智行這塊金字招牌的里子。等口碑立住了,消費者心里門清了,鴻蒙智行的車 " 就是牛 "!這時候再給這五個 " 親兒子 " 挨個配上專屬 LOGO,水到渠成,名正言順!
在政策允許的框架內,最大程度的鋪開戰線,滲透市場。華為這招,實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