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主派林生物(000403)到退出,陜西省屬國資的投資邏輯,正在愈發清晰。
近日,派林生物發布公告稱,中國生物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陜煤集團旗下勝幫英豪持有的派林生物 21.03% 的股份,共計 19987.87 萬股。本次權益變動的成交金額為 46.99 億元,較之 2023 年 3 月勝幫英豪 38 億元的收購價,浮盈約 9 億元。
獲利退出,是當前最好的路徑。
01
上市公司多次易主
盡管是外行入局,但勝幫控股入主派林的兩年多來,派林的業績表現尚處佳境。
2023 年,派林生物營收 23.29 億元,雖較上年的 24.05 億元略有下降,但凈利潤提升至 6.12 億元,同比增長 4.5%。2024 年,派林生物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創下新高,營收 26.55 億元,凈利潤 7.453 億元。
然而,2025 年上半年血液制品板塊整體業績承壓,派林生物同期營收與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 13.18% 和 27.89%。

派林生物前身為宜春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 年,1996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先后經歷多次控制權變更:1998 年控股股東轉為三九企業集團,2007 年山西振興集團入主,更名為 " 振興生化 "。同年因經營問題暫停上市,2013 年雖恢復上市但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 生化)。2017 年,浙民投天弘通過收購成為第一大股東,推動公司剝離不良資產,2018 年成功 " 摘帽 "。2021 年公司更名為 " 派林生物 ",并完成對哈爾濱派斯菲科的并購,形成 " 廣東雙林 + 哈爾濱派斯菲科 " 南北雙基地布局。
不過,多次資產重組后,派林生物本身無實際經營活動,上市公司全部營收均依賴上述兩家子公司。
更關鍵的是,浙民投雖奠定雙基地格局,卻始終難以掌控公司:2021 年并購后,派斯菲科負責人付紹蘭進入董事會并任派林生物董事長。此后浙民投推動設立投資基金以拓展業務時,遭到了派斯菲科系的抵制,導致相關議案雖通過卻無法執行。
2023 年浙民投退出,陜煤集團旗下勝幫英豪 38 億元接盤。勝幫接盤并非僅為投資,更意在深度參與經營,因此面臨和浙民投相同的困境:此后半年間與派斯菲科方陷入控制權博弈,甚至訴諸司法。

面對這一現象,許多公眾媒體都進行過報道。站在區域觀察者的立場上,我們的判斷是:資本市場關于控制權之爭的案例非常多,幾乎年年都在上演,亦是一樁尋常事。
02
陜煤資本市場掘金
近年來,陜煤集團屢次現身二級市場。
經典一役,當屬其對隆基綠能(601012)的投資。早在 2017 年,陜西煤業(601225)便通過朱雀信托計劃,斥資近 26 億元購入隆基綠能 4.99% 的股份。時隔三年,至 2020 年 9 月,朱雀信托將其所持隆基綠能股權全部減持,最終套現超 50 億元。
事實上,陜煤對隆基綠能的投資遠不止于信托。2022 年 5 月,陜煤一則關于對隆基綠能會計核算方法變更的公告,揭示了直接持股的驚人回報——增加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 65.26 億元。至此,市場才清晰看到其長期直接持有的 2.05 億股(截至 2022 年中市值約為 136 億元)的巨大價值。相較于約 25 億元的初始成本,該筆投資浮盈超 110 億元,回報率驚人。

除了陜西煤業,陜煤集團旗下的投資平臺也活躍在二級市場。我們曾經報道過《98 億!陜煤金融大整合》,其中最為活躍的,無疑是 " 勝幫系 "。
我們梳理了 " 勝幫系 " 近年來在二級市場的投資,其表現并不亞于被稱為 " 股神 " 的陜西煤業。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特征:
其一是投資頻次密集:勝幫展現出了強勁的資金實力和積極的擴張態勢,且投資并非簡單的財務入股,而是追求成為重要股東,例如對尤夫股份(25.02%)和派林生物(20.99%)的投資均達到了 20% 以上的持股比例,意在獲取董事會席位并施加重大影響,體現出明顯的產業控制和戰略協同意圖。

其三是突出化工領域:從投資標的來看,其布局具有清晰的行業邏輯。新鳳鳴、恒逸石化、東華能源等均屬化工化纖產業鏈,這與 " 勝幫系 " 背靠陜煤集團的產業背景高度契合,顯示出其圍繞主業進行產業鏈整合與延伸的戰略。
顯然,在這些投資中,派林生物作為血液制品的公司,略微顯得有點另類,故此亦有了今日獲利退出的大動作。
03
堅定突出回歸主業
此次陜煤出手派林生物,向市場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省屬國有資本的投資邏輯,日益向主責主業堅定靠攏。
最顯著的指揮棒是:就在勝幫收購派林生物的半年后,陜西省國資委印發了《陜西省省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詳見《陜西歲末信號(上)》)

除了對數量有所要求,此次調整更核心的信號是監管轉向:遴選標準已從 " 營收排位 " 切換為 " 質量導向 "。這背后是 " 主責主業 " 的戰略聚焦與 " 一利五率 " 的精細考核在共同發力,驅動國資真正投向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領域。而陜煤集團也在 2024 年年報中明確 " 壓降非主業資產占比至 15% 以下 "。
我們猜測此次退出派林生物,即是為《管理辦法》的積極響應,但同時我們也認為并購之路不會停止,因為圍繞主責主業的選擇還有很多,歷史上也出現過非常成功的案例。
代表是恒神股份(832397)。
2019 年,陜煤集團通過陜西化工以約 20 億股的認購規模,將這家估值曾達 10 億美元卻連續虧損的 " 獨角獸 " 納入麾下。對于當時自身才 " 剛喘過氣 " 的陜煤而言,無疑是一場頗具魄力的逆勢投資。但陜煤集團介入新材料的努力沒有落空,行至 2021 年,即收購完成三年后,恒神股份的經營終于迎來轉折,一舉實現營收 9.06 億元、凈利潤 1.49 億元,結束了長達八年的虧損,并在此后兩年保持了盈利態勢。

就在收購完成半年后,恒神股份出資 5 億元設立了全資子公司 " 榆林恒神新材料 "。2024 年 7 月總投資 47 億元、規劃年產能 2 萬噸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在榆林正式破土動工。
面對 " 陜西一號國企 " 在資本市場上的本次調整,我們關注到陜煤集團已于 2024 年提出了全新的經營理念(用緊日子過好日子、用賺錢思維去花錢、用乙方思維做甲方、用營銷思維抓生產)。
這種基于實體經濟的新理念,加上此前對陜煤金融大板塊的整合,說明集團已經堅定 " 一切金融要素都要圍繞實體經濟展開 ",我們亦猜測:遠離核心主業的跨界并購大概率不會再出現。
來源 / 金融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