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 吳凡
盡管在積極學習胖東來模式,同時名創系的強勢入局似乎也釋放出更強烈的變革信號,但永輝超市 ( 601933.SH ) 的轉型之路依然荊棘叢生。公司近日披露的上半年業績預虧公告顯示,預計 2025 年半年度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 2.4 億元和 8.3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業績呈現出由盈轉虧的態勢。
調改+閉店致虧損加劇
永輝超市將 2025 年看作是其轉型的深水期和持續陣痛期。今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對門店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改,不過門店調改需經歷歇業裝修、新設備投入、舊資產報廢、重開業支出、人員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過程;與此同時,永輝超市還將 227 家長期虧損的門店進行關閉,關閉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租賃賠償、人員賠償、商品出清和資產報廢等成本費用。加之公司在供應鏈端的改革,報告期內完成了大量供應商和商品的升級汰換,但也加劇了短期的成本壓力與運營波動。
上述多重因素的疊加,致使永輝超市上半年業績出現大幅虧損。
證券之星注意到,與 2024 年公司完成 31 家門店、關閉 232 家門店的節奏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調改戰略明顯提速,而原因之一或許在于名創系的入局。
2024 年 7 月,港股上市公司名創優品發布公告,公司以約 62.7 億元收購永輝超市 29.4% 的股權,名創優品也一舉躍升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同年 9 月,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在電話會上表示,名創優品不會控制永輝超市董事會的多數席位,不會成為永輝超市的控股股東或實控人。
但證券之星發現,目前永輝超市的董事會席位中,來自名創優品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王永平、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葉國富以及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占據三席,上屆董事會成員中,張軒松和張軒寧兄弟繼續當選,不過原董事、CEO 李松峰卻未獲連任。為此在今年 3 月董事會審議成立以葉國富為組長的永輝超市改革領導小組議案后,張軒寧投出反對票,并在反對理由中力挺李松峰,認為正是其帶領團隊深入學習胖東來模式,并成功在全國推廣永輝品質零售店。
四年虧損超 94 億元
事實上,葉國富的核心訴求或許并非對永輝超市的 " 權力掌控 ",而是計劃加快對門店調改的節奏。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4 年,永輝超市部分調改店調改后成效顯著,如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首日銷售額達調改前 6 倍;鄭州瀚海海尚店開業 16 天內,日均銷售額 108 萬元,為調改前的 8.2 倍。然而,由于永輝超市的調改門店主要集中在 2024 年下半年,且門店數量占比不大,不僅沒能改善公司整體業績,全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幅度還較上年擴大至 14.65 億元。
拉長時間線,自 2021 年起,永輝超市已連續四年虧損,累計 " 失血 " 超 94 億元。截至 2024 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 89.87%,短期借款以及應付賬款 ( 貸款 ) 合計超 130 億元,現金流緊繃,償債壓力巨大。而對于名創優品而言,張靖京曾在業績會中表示,62.7 億元的收購款中,外部借款占總投資金額約 55%。雖然平均融資利率不到 3%,但受貸款費用增加影響,名創優品今年一季度財務費用有所上升,間接導致其一季度凈利潤呈現下滑。
因此,加速改革以提振永輝超市門店盈利,成為緩解雙方資金壓力的關鍵。證券之星了解到,葉國富為永輝超市定下的今年核心任務即是減虧,而 2024 年較慢的轉型進度顯然跟不上這一目標的推進節奏,這也促使葉國富必須加快門店調改步伐。
今年 3 月永輝超市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中,葉國富提到永輝超市 2025 年調改門店將達 200 家左右,并關店 250-350 家,預計 2026 年末全面完成調改。今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已閉店 227 家;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調改門店達 124 家,即今年下半年公司至少需完成 76 家門店的調改。此外若按照年內最高閉店量計算,下半年公司還需閉店 123 家門店。
葉國富對調改后門店業績表現頗有信心,其表示,永輝調改店剛開業業績較過去提升 5-6 倍,穩定之后為過去的 2-3 倍," 未來這個標準低于三倍,我們認為都不合理。" 不過也需要看到,胖東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區域深耕下的成本優勢與極致服務,而永輝超市的全國性擴張模式能否進行成功復制還有待長期觀察。加之社區團購分流、消費分級加劇以及會員制倉儲店等新興渠道的崛起,讓零售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永輝調改門店的業績持續性也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 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 | 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