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除已出售的幾棟公寓之外,項目整體可能將被地方政府收回,補償價為 68 億元。
輝煌的 2018 年,該項目開工儀式上,前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深圳市委書記、深圳市長共同為許榮茂家族站臺。
很難測算出世茂準確的損失。
按照此前世茂強調自己投入了 159 億元股本金, 那幾乎是全額損失。
如果還要加上金融機構,即項目總投入 328.4 億元,扣除銷售回款 80.7 億元,以及此次 68 億元補償價款,損失高達近 180 億元。
加上資金成本,損失可能要超過 200 億元。
世茂 2022 年債務違約與停工后,該項目還擁有接近 60 億元的集合資金信托未償付,年利率介于 6.7%-7.9% 之間。
也就是說,此次補償款無法全額兌付信托借款本息。
世茂深港國際中心項目的融資與暴雷過程,是房地產商蒙眼狂奔到跌入深淵的真實寫照。
2017 年 12 月,世茂以 239.43 億元拿下項目土地,彼時世茂集團賬上全部資金只有 330 億元。
2018 年,世茂為了開發項目,向中信信托融資 132 億元。其中 49.4 億元為增資款,中信獲得項目公司 30% 股權,37.6 億元為股東貸款,45 億元為特定資產收益權貸款。
2020 年,世茂先是悉數還款,隨后再次貸款,貸款數額下降到 87 億元。項目公司 30% 股權仍登記在中信信托關聯公司名下,87 億元貸款仍計入實收資本和股東借款。
2022 年 3 月,世茂與中信信托重新協商臨時還款計劃,將續貸融資調整為固定期限債務,87 億元融資,從股權投資和股東借款調整為有息負債,并確認應計利息撥備 17 億元。
這是 " 明股實債 " 與 " 隱瞞擔保 " 的財務造假,世茂與金融機構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
2023 年底,世茂確認項目擁有 134 億元投資性物業、106 億元的存貨組合。當年計提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11 億元,存貨減值損失 3 億元。
到了 2023 年中,中信信托將項目送上拍賣架,當時總計 12 宗土地以及部分地上建筑登記價為 176.2 億元,整體評估價為 163.05 億元。
第一次拍賣價 130.44 億元,無人出價流拍;第二次拍賣價 104.4 億元,同樣無人出價流拍。
去年 6 月,法院判決世茂深港國際中心的土地與存貨強制轉讓給中信信托,以清償借款和利息,相關金額為 98.9 億元。
世茂強調,上述債務清償所產生的損失為 97 億元。
從一個總投資預計超 500 億元的超級項目,跌落成積滿雨水的天坑,不過短短幾年時間。
世茂深港國際中心拿地時性質為公寓、辦公、商業組合,且位置處于深圳東部區域,項目成功率一開始就大打折扣。
后續世茂為了項目開發的高杠桿融資,以及暴雷前一年,世茂還在借用杠桿收購福晟集團,這些后續均成為了世茂的 " 表外負債 " 來源。
2020 年,世茂只有 1451.4 億元有息負債;到了 2022 年底,世茂有息負債上升到了 2740.1 億元。世茂隱藏了上千億有息負債。
如今世茂集團子公司 A 股世茂股份已退市,正在進行整體的境外債務重組,以及將要開展境內債務重組。
去年世茂股份退市前后,H 股世茂集團 20 天內股價暴漲 3 倍,像是專門為了債務重組沖擊股價。
如今股價已回落,境外債務重組尚未成功生效。過去四年,世茂集團總虧損超 1000 億元。
世茂或許應該更加坦誠,吸取教訓,不要總想著搞個 " 大項目 "。
拉第 4 個微信群了,歡迎來自銀行、券商、基金、保險、AMC、房企的朋友,
大家心平氣和地聊一些獨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