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毅力
打開手機,輕點 " 云上龍門 " 小程序,伴著典雅悠揚的樂曲,禹王池、潛溪寺、賓陽洞等景點在眼前逐一鋪開 …… 數字技術賦予了洛陽龍門石窟 " 新生命 "。
河南省洛陽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有世界文化遺產 3 項 6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1 處。近年來,洛陽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將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在賡續千年的河洛大地上書寫保護、發展、傳承新篇章。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在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龍門石窟被 " 搬 " 進了教室,學生們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殘缺的盧舍那大佛進行修復。
" 我們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在全國石窟寺保護技術專業,率先建設石窟寺文物修復實訓室,可以滿足學生對石質文物保護、修復的一些基本操作實訓。" 近日,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保護考古學院院長楊剛亮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學院還將對實訓室進行二次開發和深度應用,為洛陽乃至全國的文物保護輸送更多人才。
" 長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龍門石窟保護工作,圍繞巖體失穩、滲水風化、微生物病害等世界性難題,開展技術攻關和工程實踐,整體保護能力大幅提升。" 龍門石窟研究院黨委書記余杰介紹,洛陽以龍門石窟、絲綢之路和大運河成功申遺為契機,積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 在白馬寺的多個大殿內,設置了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系統、攝像頭、防雷設施等,文保建筑里的所有電氣電路都改造成了弱電設備。" 洛陽市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科一級指揮員馬睿龍說,他們與洛陽多家景區、博物館建立合作機制,壓實保護責任。
如今,在明堂天堂景區、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內,千年前的柱坑或城門遺址都得以完好地保存。洛陽通過推動大遺址保護持續發展的創新和實踐,讓深埋于地下的遺址煥發光彩,讓文物的 " 靈魂 " 傳承永續。
大力發展文旅新業態
應天門 3D 燈光秀以 1200 平方米的投影面積還原武則天登基盛景,2024 年累計演出超 300 場,吸引觀眾 200 萬人次;龍門石窟夜游項目用 AR 技術讓盧舍那大佛 " 開口 " 講述歷史,游客停留時間從 2 小時延長至 4.5 小時 ……
作為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洛陽擁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世界級文化 IP,以及隋唐洛陽城遺址、二里頭夏都遺址等 51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 " 沉睡的寶藏 " 通過現代科技重新煥發生機,也帶火了洛陽文旅市場。
" 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 ",已成為當前洛陽市文旅產業發展的顯著特征。
在洛陽老城區洛邑古城景區,身穿漢服的游客怡然漫步于青磚黛瓦之間。漢代的曲裾裙、細長眉,魏晉時期的額黃妝,唐代濃艷的花鈿、面靨 …… 十三朝的古都印記,在洛陽街頭一間間妝造店中精彩呈現。
重塑古都風貌,做強城市旅游。" 當前,洛陽正打造以隋唐洛陽城宮城區、洛南里坊區和老城古城片區為核心,以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片區為重要支撐的‘ 1+3 ’高品質古都文化體驗區。" 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表示,洛陽將深化文旅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文旅新業態,持續豐富文旅消費場景,加快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